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 举报 切换到宽版

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将

注册:2004-10-19

家园荣誉版主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8 15:0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中世纪发出的一句名言,却成了中国手机厂商目前需要回答的问题。2005年,中国的手机制造行业全面亏损,净利润率开始出现负增长(表1)。

    表1:2002~2005全国部分手机厂商经营业绩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单机平均价格(元)
2520
1910
1310
1020

净利润率(%)
23.9%
13.1%
2.63%
-3.7%

销售量份额(%)
31%
59%
47%
34%

产能(万部)
6100
14100
20400
26830



    ●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业绩下滑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内的厂商无视单机平均价格和净利润率的迅速下滑的现实,盲目扩大产能,期望以价格战来争夺销售量份额,结果反而导致了业绩下滑。

    受到人才、企业文化和资本规模的限制,国内手机企业获得手机产品上游技术资源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国内手机企业特别重视对产品的下游资源—即渠道资源的控制。提升产能,无外乎就是想通过规模经济把单机成本降下来,通过价格战得以维持较高的销售量份额,以间接达到渠道占有的目的。最终,因为所有厂家都做出同样的选择,渠道不仅没有扩大,反而不断萎缩。

    另外,国内手机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不足,对产品创新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也是如今国内手机厂商集体衰落的一个根源。比如3年前,以设计见长的5688、A8等产品给迪比特和夏新等国内手机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的时期,是有可能以此为契机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继续维持高利润率的。可惜的是无论是迪比特还是夏新都没有抓住机会这样做。

    手机行业的生命周期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多技术融合的产品,任何手机企业都会同时处于多项技术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如处于导入期的MP4,处于增长期的MP3,处于成熟期的彩屏等。所以手机企业必须同时兼顾生存和利润的问题。而国内手机企业,很显然对生存过分重视,拼命扩大产能,以提高市场份额,但对利润问题却大为忽视。

    ●忽视利润的原因有二

    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手机厂商对利润忽视的呢?笔者认为:

    1)国内手机企业最高决策者普遍缺乏信托责任

    笔者曾经走访过许多手机厂商的从业人士,对其内部决策流程中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国内手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对股东的“信托责任”意识普遍不强,自然也就会轻视对股东最有意义的净利润率,而追求对自己最有意义的“规模”(即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理解在国内手机企业最风光的2003年,那么多国内手机厂商去做汽车和房地产了。因为,如果将利润投入到技术资源获取或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上,对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提升肯定不如新行业来得快,来得容易。

    2)国内手机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承载完整的核心竞争力体系

    国内手机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没有外资企业的工作经历,制度化经营理念相对比较淡薄,不免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如过分倾向于某一项核心力,而忽视对未来竞争更有意义的其他能力的培养;或者,各种能力之间没办法形成一个整体,内耗严重。

    ●对策:提高两个指数

    就国内手机企业而言,应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的运营效率,具体来说就是以下两个指数,才能获得手机企业乃至整个手机行业的繁荣。为此,特将国内(内资)手机企业与国外企业(外资)作一比较。

    1)产品创新指数:(1+销售收入增长率)/(1+销售量增长率)

    表2:2002~2005手机厂商的“产品创新指数”变化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产品创新指数(内资)
1.13
0.69
0.86
0.91

产品创新指数(外资)
1.52
2.33
1.31
1.04



    2)运营效率指数:净利润增长率x(1+销售收入增长率)/(1+销售量增长率)

    表3:2002~2005手机厂商的“运营效率指数”变化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运营效率指数(内资)
4.11
0.43
-0.08
-2.33

运营效率指数(外资)
1.31
2.01
1.17
1.21



    “产品创新指数”表示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运营效率指数”表示企业的运营效率。

    综合这两个指数就可以看出国内厂商在产品创新上积极进取精神不足,产品创新指数一直低于国外企业,尤其是在运营效率指数远远高于国外企业的2002年,其产品创新指数仍然低于国外企业。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内企业在经营效率上会从2002年的4.11猛降到2003年的0.43,并且之后也是一蹶不振了。

   (特约作者:赵月旺 行业人士,长期研究手机产业,特将此文在我专栏推介,赞同其观点)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12:04 , Processed in 0.12928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