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 举报 切换到宽版

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士

注册:2012-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6 14:3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序言

根据GSA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球LTE商用网络数量达到500张的里程碑,距离在北欧的首次商用只过去了77个月,从而成为商用速度最快的移动威尼斯人官方网站技术。同时,移动威尼斯人官方网站技术发展趋势也正在发生质变,由一直以来的“以网络为中心”(即用户围着基站转、找信号),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即周边多个基站及多种无线接入制式通过动态多连接的方式来获得核心应用的最优终端用户体验)。

为满足繁杂而多变的前瞻需求,澳门威尼斯人app下载设备制造商需要研究和开发创新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最朴素的想法是,尽可能让网络信号发射点靠近终端用户,这对大型集会和大都市地区等高容量“热点”地区尤为重要,可以很好地提高运营商的投资回报率。这是传统宏站无法有效解决的,也是未来异构网络架构中对小站部署需求的初衷。

美国运营商正关注小站建设,这一过程中小站技术的先行者将取得先发优势,通过更为准确的基站选址及布放以节省投资并提高回报。小站使运营商不必再花大价钱购买额外频谱来扩大网络容量,而是通过灵活的定制化部署来提升网络性能。2014年,AT&T宣布将每年新建近两千个小站,成为大举进入该市场的首家主流运营商。2015年,其他美国主流运营商也开始关注这一技术,某个运营商认为部署小站来取代新增频谱可以使成本降低60%,决定退出频谱竞拍并在部分市场投资了15亿美元进行小站建设。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LTE广域覆盖的建设,近期很可能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小站部署,实现精细化的网络覆盖与容量优化,解决城市内大型楼宇的深度覆盖以保障这些地区的VoLTE和GBR业务。本书从技术演进的角度分析和展望了3GPP 第8版到第13版及之后的关键技术及背后驱动力,提供了一张完整的LTE发展历程图。

5G即将来临,为获得百倍以上的可用系统带宽必然考虑使用更高频谱,如厘米波/毫米波频带,这将导致小区覆盖半径缩小到几十米的量级,从应用场景及产品实现上更适合与当前LTE小站进行集成。这意味着小站将成为5G技术引入并与LTE共存的主要产品形态,由网络容量及终端用户体验的需求所驱动。本书深入探讨了小站部署为实际网络带来的诸多挑战,并从干扰管理、物美价廉的产品实现、站址选择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阐述。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如果还不确定,可以先从阅读这本书开始。


54122(lt).png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略缩语
第1章概述1
1.1导言1
1.2LTE全球部署与终端现状1
1.3移动数据业务量增长3
1.4LTE技术演进3
1.5LTE频谱5
1.6小站部署6
1.7网络优化7
1.8第13版之后的LTE演进8
1.9总结8
参考文献9
第2章第8版到第11版中的LTE及LTE-Advanced10
2.1导言10
2.2第8版和第9版LTE10
2.2.1第8版和第9版物理层10
2.2.2LTE架构15
2.2.3LTE无线协议16
2.3第10版和第11版中的LTE-Advanced17
2.3.1载波聚合18
2.3.2多入多出增强21
2.3.3异构网络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21
2.3.4协同多点传输23
2.4第8~11版中的UE能力等级24
2.5总结25
参考文献26第3章第12版和第13版中的LTE-Advanced演进27
3.1导言27
3.2机器类威尼斯人官方网站27
3.3增强的CoMP31
3.4FDD-TDD载波聚合33
3.5WLAN无线交互34
3.6采用LTE的设备对设备威尼斯人官方网站37
3.7单小区点对多点传输38
3.8第12版UE能力等级39
3.9总结39
参考文献40
第4章第12版和第13版中的小站增强41
4.1导言41
4.2小站及双连接原理41
4.3双连接架构原理42
4.4双连接的协议影响43
4.5双连接的物理层影响和无线链路监测45
4.6其他的小站物理层增强47
4.6.1用于LTE下行的256QAM47
4.6.2小站开关切换和增强的小区发现48
4.6.3带有小站开关的节能功能50
4.6.4eNodeB之间的空口同步50
4.7第13版的增强51
4.8总结51
参考文献51
第5章小站部署方案52
5.1导言52
5.2小站驱动力52
5.3网络架构方案53
5.4频率使用56
5.5小站位置的选择57
5.6室内小站59
5.6.1分布式天线系统59
5.6.2Wi-Fi和飞站60
5.6.3飞站的架构61
5.6.4推荐63
5.7成本方面63
5.7.1宏网络的扩展63
5.7.2室外型小站64
5.7.3室外皮站簇64
5.7.4室内负荷分担64
5.8总结65
参考文献65
第6章小站产品66
6.1导言66
6.23GPP的基站类别66
6.3微站67
6.4皮站69
6.5飞站71
6.6低功率远端射频头73
6.6.1为室内应用设计的远端射频头可选方案74
6.7分布式天线系统75
6.8Wi-Fi集成75
6.9无线回传设备77
6.10总结78
参考文献78
第7章小站干扰管理79
7.1导言79
7.2分组调度方案80
7.3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84
7.3.1概念描述84
7.3.2性能和算法87
7.4增强的协同多点(eCoMP)96
7.5协同多点(CoMP)100
7.6总结103
参考文献104
第8章小站优化106
8.1导言106
8.2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106
8.3带有双连接的站间载波聚合110
8.3.1采用站间载波聚合的用户数据速率110
8.3.2带有双连接的移动性114
8.4超密集网络的干扰管理118
8.4.1超密集网络的特征118
8.4.2主动时域小区间干扰协调119
8.4.3应激的基于载波的小区间干扰协调121
8.5采用小站开关的节能123
8.6多厂商宏站和小站124
8.7总结125
参考文献126
第9章小站部署经验127
9.1导言127
9.2运营商的小站部署动机127
9.3小站挑战及解决方案128
9.4小站部署的经验总结129
9.5安装方面的考虑132
9.6小站案例研究举例133
9.6.1站址解决方案和回传133
9.6.2覆盖及用户数据速率133
9.6.3宏站分流及容量135
9.6.4网络统计中的KPI135
9.6.5移动性能137
9.6.6参数与射频优化138
9.7总结138
第10章LTE非授权频谱139
10.1导言139
10.2非授权频谱139
10.3操作环境140
10.4采用LTE非授权频谱的动机141
10.55GHz频带共存的关键需求142
10.6LTE非授权频谱原理143
10.7非授权频带上的LTE性能144
10.8共存性能145
10.95GHz频带的LTE覆盖148
10.10标准化150
10.11总结151
参考文献151
第11章LTE宏站演进153
11.1导言153
11.2网络辅助干扰消除153
11.3天线阵列技术的演进158
11.4天线阵列的部署场景161
11.5LTE支持的Massive-MIMO163
11.5.1基于扇区化(垂直)的方法164
11.5.2基于互易性的方法165
11.6LTE多天线的进一步标准化166
11.7第13版的先进接收机的增强168
11.8总结169
参考文献169
第12章LTE关键性能指标优化170
12.1导言170
12.2关键性能指标170
12.3物理层优化171
12.4呼叫建立174
12.4.1随机接入建立176
12.4.2RRC连接建立182
12.4.3E-RAB建立187
12.5E-RAB掉话190
12.5.1切换性能192
12.5.2UE触发的RRC连接重建194
12.5.3eNodeB触发的RRC连接重建199
12.6切换和移动性优化201
12.7吞吐量优化204
12.7.1MIMO多流使用的优化206
12.8高速火车优化214
12.9网络密度基准分析218
12.10总结219
参考文献219
第13章容量优化220
13.1导言220
13.2大事件中的业务特征221
13.3上行干扰管理225
13.3.1PUSCH227
13.3.2PUCCH234
13.3.3RACH和RRC建立成功率235
13.3.4集中式RAN237
13.4下行干扰管理239
13.4.1PDSCH240
13.4.2物理下行控制信道245
13.5信令负载以及连接用户数规划248
13.5.1信令负载248
13.5.2RRC连接状态用户250
13.6负载均衡254
13.7容量瓶颈分析254
13.8总结260
参考文献260
第14章VoLTE优化262
14.1简介262
14.2LTE智能手机的语音解决方案262
14.3电路交换回落方案263
14.3.1基本概念263
14.3.2CSFB呼叫建立时间,转换到目标RAT265
14.3.3CSFB呼叫建立成功率271
14.3.4CSFB呼叫后返回LTE系统271
14.4LTE语音276
14.4.1建立成功率及掉话率277
14.4.2TTI绑定和RLC分段279
14.4.3半持续调度281
14.4.4分组绑定283
14.4.5带有无线准备过程的重建283
14.4.6VoLTE语音质量284
14.5单待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290
14.5.1信令流290
14.5.2性能294
14.6总结299
参考文献299
第15章层间移动性优化300
15.1导言300
15.2层间空闲状态移动性和测量300
15.2.1初始小区选择和UE驻留在一个小区的最低准则301
15.2.2小区重选准则的总结302
15.2.3空闲状态测量304
15.3层间连接状态测量310
15.4针对覆盖受限网络的层间移动性315
15.4.1基本概念315
15.4.2将吞吐量目标映射为SINR、RSRQ和RSRP318
15.4.3层间移动示例#1(不同优先级不同带宽的LTE层)325
15.4.4层间移动示例#2(相同优先级相同带宽的LTE层)332
15.5针对容量受限网络的层间移动性334
15.5.1通过移动阈值的静态负载均衡336
15.5.2通过eNodeB算法的实现动态负载均衡339
15.6总结341
参考文献341
第16章智能手机优化342
16.1导言342
16.2LTE网络中的智能手机业务分析342
16.2.1数据量和不对称性342
16.2.2业务相关的信令344
16.2.3移动性相关的信令344
16.2.4用户连接性345
16.3智能手机功耗优化346
16.3.1下行载波聚合的影响346
16.3.2非连续接收的影响348
16.4智能手机操作系统352
16.5消息类应用程序353
16.6流媒体类应用程序354
16.7LTE语音355
16.7.1VoLTE系统架构356
16.7.2VoLTE性能分析357
16.7.3待机性能365
16.7.4网络负载以及无线质量的影响366
16.8智能手机电池、基带以及射频设计368
16.8.1电池容量的趋势368
16.8.2蜂窝芯片功耗的趋势370
16.8.3小站对于智能手机功耗的影响373
16.9总结381
参考文献382
第17章对LTE演进和5G的展望383
17.1导言383
17.2第13版之后LTE-Advanced的进一步演进383
17.3面向5G385
17.45G频谱386
17.55G的关键无线技术387
17.6期望的5G时间表389
17.7总结391
参考文献391缩略语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5 16:44 , Processed in 0.1761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